刊物简介
《干旱气象》(ISSN 1006–7639;CN 62–1175/P)1958年创刊,2014年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由中国气象局主管,甘肃省气象局主办,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承办。
《干旱气象》定位为干旱气象领域科学研究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旨在反映全球及区域干旱事件形成机理、监测预测、风险预警、评估预估,以及干旱半干旱区高影响天气、气候现象的最新研究成果。期刊致力于展示干旱气象学科的研究和应用水平,成为干旱气象领域的学术高地。
《干旱气象》主要刊载干旱气象及相关领域学科有一定创造性的学术论文、研究综述、简评,国内外干旱气象研究发展动态综合评述、学术争鸣及相关学术活动。具体包括国内外重大干旱事件分析、全球及干旱区气候变化、干旱气象灾害评估及对策研究、水文与水资源、生态与环境、农业与气象、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的应用等。《干旱气象》辟有研究论文、短论、应用技术报告、综合评述和学术争鸣等栏目。
《干旱气象》为干旱气象学研究及相关领域(水文、生态、地理、环境等)的广大科研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对干旱气象学及相关领域研究和技术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干旱气象》为《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期刊,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研究报告》来源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等平台全文收录期刊。2018年起被《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收录。
2023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总汇第三版,《干旱气象》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642种)T2等级,《干旱气象》入选T2等级标志期刊进入这一领域知名期刊行列。
《干旱气象》2010年建成期刊网站,2020年开始有微信公众号,且《干旱气象》每期文章在期刊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免费全文开放阅读。
主管主办信息
主办:甘肃省气象局
主编:张 强
编辑:《干旱气象》编辑委员会
(兰州市东岗东路2070号,730020)
联系信息
《干旱气象》编辑部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东岗东路2070号,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邮政编码:730020
电话:(0931)2402270
电子信箱:ghs_ghqx@sina.com
发行信息
印刷:兰州鑫泰印刷有限公司
发行:公开发行
中国标准刊号:ISSN 1006-7639 CN62-1175/P
编 委 会
顾 问:丑纪范 黄荣辉 吴国雄 伍荣生 丁一汇 张人禾 黄建平
主 编:张 强
副主编:周广胜 周天军 田文寿 陈海山 张 强(国家气候中心) 王润元
编 委:
丁瑞强 马耀明 马柱国 马忠明 马鹏里 王建林 王澄海 王式功 王劲松 王鹤龄 王 胜 王小平 韦志刚 文 军 申双和 白虎志 吕世华 吕伟涛 吕晓东 任宏利 刘玉芝 刘晓东 刘建军 刘黎平 孙福宝 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 李 新 李庆祥 李建平 李栋梁 李耀辉 李 广 李积明 李 裕 李 林 杨再强 杨 庆 杨若文 杨金虎 杨 毅 何 清 张宏昇 张文君 张 勃 张 镭 张万诚 张存杰 张 宇 张玉书 张 杰 张国珍 张明军 张晓煜 张铁军 陆春松 陈吉平 陈铁喜 陈宝君 苗世光 林 纾 岳 平 周秉荣 郑 飞 房世波 孟宪红 封国林 赵艳霞 赵 鸿 郝立生 胡泽勇 段晚锁 姚玉璧 袁 星 柴 强 高世铭 高晓清 郭 铌 郭建平 梁旭东 葛觐铭 蒋兴文 景元书
(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海外编委:Feifei Jin Huqiang Zhang Xubing Zeng Zhaoxia Pu Charles P.-A. Bourque Paul H.Whitfield
征稿简则
《干旱气象》定位为干旱气象领域科学研究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旨在反映全球及区域干旱事件形成机理、监测预测、风险预警、评估预估,以及干旱半干旱区高影响天气、气候现象的最新研究成果。期刊致力于展示干旱气象学科的研究和应用水平,成为干旱气象领域的学术高地。
1 来稿要求和投稿注意事项
(1)严禁一稿多投,严禁已刊外文文章翻译成中文投稿本刊,本刊不接受未经重大修改的其他期刊退稿稿件。
(2)作者投稿前,请对作者信息和基金信息进行确认,本刊通信作者仅设1位,文章一旦录用,严禁修改作者顺序、通信作者和基金项目信息,严禁增加或删减作者。
(3)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尤其是综述性稿件应注意时效性,而且应具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前瞻性,不发表科普作品、实验和读书报告等类文章。
(4)来稿要求论点明确、主题突出、数据资料可靠,文献精炼,全文字数在6 000~10 000字以内。引用他人文献、资料、数据必须列出参考文献(公开出版物),内部资料、数据作脚注处理。
(5)摘要应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具有自含性和独立性。英文摘要应写成报道/指示性文摘,力求反映出文章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核心内容,字数不少于300字。
(6)文中计量单位应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并用单位符号表示,废止的计量单位请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各种专业术语按国家标准使用;同一名词术语、计量单位、地名等要求全文统一。
(7)文中的图表应具有自明性,附图力求简明清晰,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及单位必须标注清楚,并与正文一致。图表应置于文章相应的位置,并给出中、英文图、表题。
特别提醒:文中所涉及地图内容,尽量用表格表示。如必须用地图表示,请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服务网站(http://bzdt.nasg.gov.cn/)或地方地图官方网站下载相关地理底图,所用底图边界要完全无修改(包括南海诸岛位置)。凡涉及国界线的图件,全国地图中阿克赛钦、藏南地区的边界线要正确,要有台湾岛、海南岛、钓鱼岛、赤尾屿、南海诸岛等。为适应排版时图的缩放,比例尺一律用线划比例尺,而不用数字比例尺。每一幅地图作者须标明“该图基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或“该图基于××省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非标准底图本刊不予发表!
(8)如系基金项目资助,请在首页脚注标注,并注明项目类别、具体名称和编号。
(9)来稿通过本刊网站(http://www.ghqx.org.cn)投稿,并自荐3~5位同行专家,以便缩短稿件送审时间。
(10)来稿须提供作者的个人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主要从事的研究工作及电子信箱、电话等联系方式。
(11)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家有关标准,文内各级标题及题号一律顶格书写,题号分级采用1;1.1;1.1.1;2;2.1等标注形式,一般标题层次为3级,最多不超过4级。
(12)本刊参考文献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有关规定,参考文献只列最主要的(未公开发表的请勿引用,非引用不可的请用脚注标注)。正文中文献标注内容由作者姓氏和出版年构成,并置于“()”内。倘若只标注著者姓氏无法识别该人名时,可标注著者姓名。集体著者著述的文献可标注机关团体名称。倘若正文中已提及著者姓名,则在其后的“()”内只著录出版年。参考文献表中各篇文献首先按照文种集中,然后按著者字顺和出版年排列,中文文献可以按著者汉语拼音字顺排列。为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文中引用的文献、数据、图表均应标明出处。参考文献应尽可能引用近5年内的主要相关文献,引用文献资料要认真核实。
(13)论文写作要求请参照《干旱气象》网站首页“下载中心”之“论文模版”、“稿件插图规范”、“稿件表格规范”、“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求”、“中国地图审核”等内容。
2 来稿约定
(1)来稿请勿一稿多投,稿件自收到之日起3个月内决定刊用与否,稿件决定录用后收取相应的发表费,并酌致稿酬。论文发表后赠送2册期刊。
(2)文责自负,编辑部对来稿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实质性内容修改与作者讨论决定。
(3)《干旱气象》除印刷版外,同时入编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超星学习通等,请作者周知。本刊所付稿酬包括网络版稿酬,论文一经录用,论文数字化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将转让予《干旱气象》编辑部。
(4)稿件录用后,需提交论文版权转让协议书。
3 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岗东路2070号,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邮政编码:730020
电话:(0931)2402270,2402775 电子信箱:ghqx@iamcma.cn, ghs_ghqx@sina.com 网址:http://www.ghqx.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