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干旱牵动世界神经 或影响经济复苏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王斯报道 作为粮食大国的中国正在遭遇历史罕见的干旱灾情。随着中国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国外媒体对中国旱情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中国正在与大旱作斗争”的标题也频频出现在报道中。有外媒担心,粮食生产将受到打击,从而影响在金融危机之下的中国经济的复苏。
据中国气象局网站消息,截至目前,由降水异常偏少和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导致的气象干旱已波及中国12个省份,河北南部、山西东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一度达到特旱。从 总体上看,北方冬麦区降水量之少为30年一遇,特旱区达50年一遇。持续干旱已对当地冬小麦造成较大影响。针对旱情,中国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 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
德国之声网站5日文章说,面对中国旱情,2009年的粮价是否会大幅上涨?有专家认为,在供求关系上,2009年中国粮食在不大量出口的情况下是过剩的,“所以基本可以断定2009 年小麦价格难以大幅上涨”。但与此同时,文章援引中国农民企业家孙大午的观点认为:“即使没有旱灾,不减产,粮价也应上涨。因为农民种小麦不挣钱,是亏损的。农民不愿 意种小麦,加上这种干旱,很可能明年的粮食会有很大的缺口,所以粮价上涨是必然的趋势。”
与此同时,外媒也普遍担心,旱情可能会影响中国经济09年的复苏。德国之声说,截至春节前,大约有两千万农民工失去就业岗位,占外出就业农民工人数的15.3%。返乡的农民又 遭遇到如此严重的旱情,本来已经非常严峻的生活现状将更加雪上加霜。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文章也说,由于中国农村的灌溉系统比较落后,大部分的中国农业耕作仍然是依赖自然降水的。文章援引中国分析人士陈世荣(音)的话说,在金融危机导致千万农民工失业的情况下,旱情可能会加重中国农村地区的困难。与此同时,夏季收成的降低也可能意味着农民们收入的减少。中国政府担心这将削弱对农村地区所投入的经 济刺激计划的效果。(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