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干旱气候变化 》正文

郑国光委员:全球变暖 南北方农业生产均面临旱魔威胁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9-04-13 17:24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已经持续30多年的华北地区干旱气候在未来10多年仍不会有缓解迹象。与此同时,我国南方雨量丰沛地区的干旱问题也日益凸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在重点关注北方干旱对农业威胁的同时,也要高度关注南方季节性与持续性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郑国光委员对记者介绍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受全球夏季气候干暖化趋势影响,我国农作物干旱受灾面积逐年增加,尤其是1999至2001年,因旱灾较重,粮食总产连续3年下降。2004至2008年,旱灾较轻,粮食总产连续5年增加。但去年入冬后,在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关键时期发生的干旱,对产量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

郑国光指出,在经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后,国家为抵御旱灾,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大大提高了农业抗旱能力。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干旱事件多发重发,农业防灾减灾能力越来越不适应日益严峻的自然灾害形势。

郑国光委员建议,要加强农业抗御极端灾害能力建设。立足于防大灾、防巨灾、防持续性灾害,根据不同时期天气气候形势和粮食生产形势,在加强农业抗旱灌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科学调整粮食收购政策和储备决策,以备不时之需;同时,把发展节水农业作为当前促进农业生产首要任务,“就目前的用水结构来看,降低全社会用水总量,大头在农业,要调整种植结构、改进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

郑国光委员特别指出,近期的这场极端干旱灾害,也给气象预报预测服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一月下旬后,气象部门监测到了这场干旱,也发出预警,开展了人工增雨(雪)作业。相对而言,做好长期气候趋势预测,对于各级政府科学决策和调度更有实际意义。长期气候预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气象部门会加大对干旱机理及变化规律的研究,不断提高早期监测预测和灾害评估能力。”  ( 来源:新华网  作者:于文静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