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甘肃干旱生态环境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减灾技术的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09-04-21 10:49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项目成果获得2007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在揭示甘肃省气候变化及其对干旱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尤其在气候变化对土壤水份、气候生产力和农林牧业的影响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提高了生态和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其成果已经在甘肃省防灾减灾中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为应对干旱生态环境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减灾技术的研究和业务工作提供了新的科学基础和重要参考,具有很高的应用推广价值。鉴定中认为项目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脆弱环境定量评价体系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取得的主要成果是:
(1)该项目研究指出,1986年是我国西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的转折点,1987-2003年与1961-1986年相比,西北地区和甘肃省气温升高0.7℃,其增温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0.35℃,全年以冬季气温升高幅度最大。西北地区西部降水量呈上升趋势,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冬暖夏干是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
(2)揭示了气候变化对甘肃省水资源、土壤水分、气候生产力和生态环境以及干旱和暴雨灾害产生重大影响的事实和机理。指出土壤水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甘肃中部呈现一条从北向南的干舌。干旱中心从陇中北部,甘肃黄土高原0-200cm土壤总贮水量呈减少趋势。气候生产力下降。“冷干型”气候对作物生长最为不利,年气候生产力减少了27.5~5.1%。建立甘肃省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4级划分。用生态影响指数分析了石羊河流域近50年环境变化过程,得出人类活动影响指数由0.121增加到2.142,气候变化影响指数由2.941升高到11.68的结论。
(3)指出了气候变暖对甘肃省农作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和利弊并重。气候变暖使农作物生长发育速度发生明显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利大于弊;对冬小麦影响比春小麦大;使农作物播种面积不断扩大;灌区作物产量明显增加。当降水正常,可使旱作区作物产量增加。气候暖干化使旱作区作物产量减产显著;使陇南山区病虫害有发展趋势。小陇山森林资源呈减少趋势,对畜牧业的影响利弊皆有。
(4)提出了影响甘肃省农业种植结构的4个重要因素。总结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要掌握4项基本原则。制定了甘肃省4个区域的农业种植结构性调整发展战略和12个农业种植区的粮、经、草种植比例的优化方案,为农业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前瞻性、有效性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