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科学研究科研项目 》正文

干旱监测预测业务科技支撑工作

发布时间:2009-04-21 08:45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依托科技部“中国干旱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方法研究”等项目,有针对性开展干旱监测方法、干旱监测指数、干旱监测业务系统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建立了干旱专业数据库。收集整理了西北地区部分气象站点和甘肃省所有站点的历史及实时地面观测数据(A文件),西北区域所有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实时资料(244站),西北地区农业气象资料(AB报资料),气候模式资料(T213资料、月动力延伸预报资料、RegCM3模式预报资料等),卫星遥感监测反演资料,其他相关资料(包括干旱灾情信息、作物产量、河流径流量、地下水位、荒漠化程度、及有关图片或文字信息资料等)。
    进行了干旱指数的研究:依据帕默尔气象旱度模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针对甘肃中东部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建模资料长度、站点密度、可能蒸散的计算、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径流计算等几个方面对原有模式进行了修正;利用气象资料、土地利用、干旱灾情以及结合灌溉的特点,对Palmer干旱指数进行了修订,建立了适合内陆河灌区Palmer干旱监测模型;建立了灌溉区径流量干旱指数—径流量Z指数;综合西北地区广泛应用的Z 指数方法和帕默尔气象干旱指数基本原理的优点,选取西北地区138个代表站1961—2000年40年逐月降水量资料,分东、西两片分别建立了西北地区东部和西部的单站和区域气象干旱监测指数;通过修正权重因子和土壤失水模式,建立了新的更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帕默尔旱度模式;建立了由某一时段的降水对变率与蒸发相对变率之比定义的K干旱指数。通过研究地气图预测干旱气候变化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地热涡、地冷涡、地表和以下各层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降水、环流场、地震场的变化关系,建立地温场与降水场的预测模型、地温场与环流场的预测模型、地震场与中国夏季雨带预测模型以及指标,根据前期降水变化、地温变化,预测未来的旱涝状况。上述研究成果已用于全国干旱会商中。并在干旱网站发布全国干旱监测产品。
    参加西北区域气候中心的每月甘肃省气候预测会商以及甘肃省气象局业务处组织的甘肃省月、季、年度的短期气候预测会商会并提出预测意见。
    为黄河上中游水调办公室提供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流量(即代表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水电站龙羊峡水库的入库流量)的预报服务,经对多年预报效果经验,汛期流量趋势预报基本准确,而各月流量趋势预报准确率也较高。为黄河上中游水调办公室在黄河上中游梯级水库运行调度及电力调度决策中起到了很好的参谋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