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极端高温事件将更频繁
为地球守夜 12日,哥本哈根会场贝拉会展中心举行了一场特别的烛光守夜活动,人们敦促谈判尽快达成协议。新华社发
全球未来10年将因气候变化出现上百万名环境移民
文/本报特派哥本哈根记者方利平、吴倩
低碳经济到底是人类谋生存的必然选择,还是一场由西方社会主导的新游戏呢?本报记者就这一问题在会议现场采访了众多专家,大家一致表示,气候变化的加剧是实实在在的威胁,低碳经济将是各国的必然选择。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主任罗勇博士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些年中国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有关。
过去50年 1300年来最暖和
会议期间,联合国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再次阐释了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
根据评估报告,1906年~2005年的近百年时间里,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其中有0.65℃是在最近50多年里上升的。20世纪后半叶可能是过去1300年中最暖的50年。
由于气温上升加速,海平面也在加速上升,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约为0.17米;其间1961~2003年平均上升速率约为1.8毫米/年,1993~2003年的平均上升速率约为3.1毫米/年。全球大部分地区积雪退缩,近40年北半球积雪逐月退缩(除11月和12月外),在20世纪80年代尤为明显。
评估报告认为,人类活动很可能(90%以上)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这与温室气体的排放加速有关,其中二氧化碳在几种温室气体中占了76.7%。2005年二氧化碳浓度为379ppm,超过近65万年自然变化(180~330ppm),其近十年增长速率为1.9ppm/年,高于连续直接观测以来的平均1.4ppm/年。
IPCC预计,在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本世纪末全球平均升温幅度大致为1.1~6.4℃。
2050中国冰川消失一半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主任罗勇博士表示,气候变化主要体现在气温的上升和各种灾害性天气的频繁发生。
根据统计,近百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1℃,比全球0.74℃的平均升温要高;近50年中国大部分地区呈增温趋势,以北方增温最为明显。2008年,我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为1951年以来第7个最暖年,也是连续第12年高于常年值。
雪灾、干旱、洪涝、台风、暴雨、高热,近50年,我国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出现。
目前我国夏季高温热浪明显增多,区域性干旱加剧,特别是华北地区最近20多年中有8年发生干旱,干旱发生之频繁、干旱范围之广、损失之大,是1886年以来最严重的。同时,华南地区降水约增加5%~10%,而华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约减少10%~30%,呈现“南涝北旱”的局面,最近20年是继20世纪50年代之后,长江和淮河流域洪水灾害高发期。
近30年来,西北地区退缩的冰川约占冰川总条数的80%,绿洲生态受到威胁。估计到2050年中国冰川将损失二分之一。
农业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大,我国许多地区作物减产,农业生产不稳定,减产5%~10%。
罗勇同时表示,气候变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起某些极端气候事件发生规律的变化趋势上。对一次具体的极端气候事件,一般都是多个因子的共同作用,气候变化很可能是原因之一。他说,21世纪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可能更为频繁,部分地区暖冬与热夏的次数可能增加;强降水事件可能增多;台风和强对流天气可能更强;冬季寒潮将可能继续减少。
全球数字 每年30万人死于气候变化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主任罗勇博士对记者表示,气候变化在地球的漫长的历史中是个常态,但如果变化发生得太快,人类及生物无法快速适应,就会带来灾难。受气候变化影响,旱灾、水灾、暴风雨等极端气候事件愈来愈频繁,导致死亡率、伤残率、传染病发病率上升,更使全球粮食产量发生更大的波动。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今年的报告,气候变化每年造成30多万人死亡,1250亿美元损失。预计2030年后,气候变化每年将造成50万人死亡,3000亿美元损失。气候变暖导致因热浪袭击致死人数大幅增加。
气候变化对地球生物也将造成重大影响,动植物物种地理分布朝两极和高海拔地区迁移;树叶发芽、鸟类迁徙和产蛋等春季特有现象提前出现,造成生态失衡。未来如果全球平均温度比1980~1999年的平均温度增加超过1.5~2.5℃,经评估的20%~30%的物种可能会灭绝;如果超过3.5℃,将有40%~70%的物种灭绝。
预计2050~2080年,气候变化将导致粮食贸易需求增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将更加依赖粮食进口,可能导致世界粮价居高不下。未来受气候变化影响严重的地区可能导致部分绿洲消失、城市消亡、沿海地区不宜居住。
据欧盟首脑会议上的一份报告预计,由于干旱、洪涝、荒漠化以及海平面上升,今后10年将出现上百万环境移民。(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