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干旱信息动态 》正文

回良玉:从世博气象馆读懂世界气象

来源:中国气象报    发布时间:2010-05-10 15:09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5月9日,在绵绵细雨中,上海世博会世界气象馆迎来荣誉日。

在世博的舞台上,这一天,气象是主角。

为了这一天,全球气象人共同守望了159年。尽管他们民族各异、肤色不同、语言甚殊。

这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上海市市长韩正等的陪同下,专程赶到上海世博园区,走进浓缩了世界气象事业精髓与愿景的世界气象馆,与全球气象工作者一道细数风云变幻,品味雨露甘苦,构想未来气象的新图景。

以不辱使命的决心和信念,为世博和百姓家园守护平安

“从11日开始,上海的天气将焕然一新,晴朗干爽,有点儿晒但不热。通过集合预报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了解未来15天上海的天气。”

当加拿大和中国的气象节目主持人分别用英文和中文两种语言播出天气预报后,他们身后的通电玻璃一下子变成了透明的,透过它可以看见一个集预报、播报功能于一身的工作室——这就是世博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向回良玉副总理汇报道:“在世博会期间,来自CNN、BBC的气象节目主持人也会到这里为大家播报天气,与参观者互动。”

“它既是世界气象馆的展示之一,又是一批国际气象领域最尖端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的实践区,可为世博会提供精细化现场气象服务。”上海市气象局局长汤绪介绍。

回良玉副总理(前排左四)参观世界气象馆

回良玉副总理兴趣盎然地走进世博气象台,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听取了世博气象保障预报、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的汇报。气象部门每天向世博会各大指挥部和相关部门提供10类基本预报产品和20类专业预报产品,借助电子显示屏、气象信号塔等向社会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为平安世博提供气象保障。

当得知世博气象预报平台的专家要24小时值守时,回良玉副总理动情地说:“今天我和俞正声、韩正同志以及世界气象组织主席和秘书长向上海市气象局的同志们,向为世博会提供服务的所有气象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上海世博会气象服务时间长、要求高、难度大,同时内容也多,你们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回良玉副总理(前排右一)参观世界气象馆

在慰问世博气象站工作人员时,他说:“同志们辛苦了,要继续做好气象服务,为上海世博会添彩。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离不开气象工作!”

对回良玉副总理的问候和嘱托,气象工作者用热烈的掌声回应,因为他们懂得:问候是关心,嘱托是信任。为了平安世博,也为了百姓平安,气象部门举全国之力保障世博会圆满、精彩、难忘,集全球气象人之智建世界气象馆,让各国人民了解气象、支持气象,进而凝聚防灾减灾的力量,共同致力于世界人民的平安和福祉。

以开放的姿态屹立国际气象界,扮好在一个大国崛起中的角色

回良玉副总理一行缓步行走在世界气象人精神长廊中,那里有二战期间,女性第一次涉足气象工作放探空气球的场景;有气象学家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采集南极冰芯的忘我情形;有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损坏的气象观测场内,气象人员依然坚守岗位,进行气象观测的身影……正是有了全球气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有气象事业的腾飞之时,而在世博会159年的历史上,建立气象馆深刻诠释气象内涵、呈现气象科技实力、展示气象人精神这是第一次。

为促成这一首创之举,中国气象局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正如世界气象组织主席亚历山大·别得里茨基向中国政府、中国气象局和上海市气象局的工作人员表示深切感谢时所言:“是你们巨大的努力和贡献,确保了世界气象馆这一独特展馆的建立。”

如今,云朵般的世界气象馆已敞开大门,在广迎海内外游客的同时,也迎来了国际气象界里的自家人。来自世界各地的气象工作者聚首上海,聚首世博,争睹世界气象组织旗帜飘扬在黄浦江畔的绰约风姿。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雅罗与回良玉副总理这两位同样心系气象事业发展的官员已是老相识。回良玉副总理对雅罗说:“我深深地对首个世界气象馆荣誉日表示祝贺。我和俞正声、韩正一起代表中国政府、代表上海世博组委会对你们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

面对此情此景,不能不说这是一次共谋全球气象事业发展的难得契机,一个国际气象合作历史上的里程碑,一场国际气象界的精神饕餮盛会。而这一切都是中国气象部门在国际合作共赢的理念下所期盼并努力实践的。

“中国和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地球观测组织,一直有着密切的合作,这些合作一方面促进了气象现代化,另一方面也为世界气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对于中国在国际气象合作领域的作为和成就,上海世博会副总代表柴玺说:“大气无国界,气象领域开展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做好气象工作单靠一方是绝对不行的。”

世界气象组织于1972年2月24日通过表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气象部门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参加联合国专门机构的部门。目前中国已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气象科技合作和交流,还向70多个国家提供包括气象仪器设备在内的多方面援助……雅罗称,中国是一个大国,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国气象事业在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气象组织中许多成员国学习的典范。

用科学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支持践行一个对全人类许下的诺言

当气候变化的事实越来越为世人所认可,并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困境时,用科学理念和科学技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就成了一种必要的途径。

“为了在公众中倡导健康绿色的城市生活方式和理念,呼吁大家从小事做起,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在气候变化长廊展区向参观者呈现了气候变化阶段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对应的20个瞬间。”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介绍。

回良玉副总理对气候变化长廊中的每一个“瞬间”都耐心而细致地品读了一番,在以纽约、伦敦、日内瓦、上海为例的城市适应和减缓行动展示区面前,他还向讲解人员详细询问了日内瓦的行动方案。在2009年9月3日,他曾率团出席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高级别会议,在会上阐明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上的立场。也许正是那一次经历,更加深了他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离不开气象工作。”他不断向郑国光等人询问气候变化研究、未来气象科技发展等问题。

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型、基础性部门的中国气象局,承担了气候变化监测、预测、影响评估、政府决策咨询和公共宣传等职能。气象部门在努力探索和掌握气候规律,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以全面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能力。通过中美能源与气候变化合作研讨会以及专家委员会与欧盟、印度等相应机构的交流,对外传递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立场;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31次全会等国际会议上积极建言;开展风能和太阳能开发利用的评估工作,为国家、地方和企业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低碳经济发展……

回良玉副总理在结束世界气象馆的参观后对展馆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给予高度褒奖:“这个馆建设得很奇特、很好,起的名字很有特点,主题也非常好。”气象馆的主题是“为了人民的平安和福祉”,显然,这个“人民”的范畴已经不仅仅限于中国人民,而是世界人民,是全人类。(来源:中国气象报 记者 苗艳丽 李晔 张永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