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干旱信息动态 》正文

“大旱三年大涝三年”说法不准确 气象专家解密

来源: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发布时间:2010-05-26 14:59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持续数月的包括广西在内的我国西南的特大干旱,让我们见识了“旱魔”的威力。而近段时间以来,我国南方不少地区又出现了持续降雨天气,一些城市还出现暴雨灾害。上周,干旱过后的桂林、柳州地区因强降雨导致部分区域出现了洪涝灾害。一会干旱,一会暴雨,像是在考验着人们的适应能力。我们常说“天气变化无常”,那变化无常的气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广西气象科技服务中心的气象专家,为大家揭示天空中的秘密。

  揭秘1:大旱三年大涝三年?

  自从去年秋季我区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气象干旱后,民间一直流传着“大旱之后必有大涝”、“大旱三年,大涝三年”的说法,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呢?

  “历史上的确出现过大旱后出现大涝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规律。”气象专家介绍,降雨偏多年份和降雨偏少年份的出现,多呈现周期性变化,但这个周期的长短却没有规律。

  通过一组数据可以显示我区旱涝间这种不确定的周期性关系。1961年—1963年期间,我区全区雨水呈现偏少特征,紧接着1964年—1992年间,降水量总体相对正常;而到了1993年—2008年,雨水才开始偏多;2009年至今,雨水则相对偏少。

  可见,“大旱”与“大涝”之间的连接,并非如俗语所说的这么有规律,而“大旱三年,大涝三年”的说法则更显片面。

  “实际上,‘大旱’之后,也未必会接着就会‘大涝’。”另一组气象数据显示,我区在1989年夏秋季出现大旱后,1991年接着还是大旱,直到1994年、1996年、1998年,才出现洪涝灾害。因此,有时“大旱”之后可能出现的不一定是“大涝”,还可能出现连旱。而有些年份出现“大涝”之后,也可能出现旱情。据介绍,1988年,我区范围内曾出现洪涝灾害,紧接着1989年,却出现了旱灾。1998年部分地区出现洪涝后,1999年部分地区出现了秋冬春连旱。

  可见,对于这种复杂多变的旱涝交替气候现象,不能简单化,还得根据当年的气候背景和具体气候变化来分析判断,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揭秘2:广西夏季为何多暴雨?

  旱与涝,都与降水有关,我们就先从天空中的降雨说起。谚语说“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这句话生动地描述出了一年四季的降雨状况。我们都知道,降水量的多少会因季节的交替而有所差异。就广西来说,夏季降雨的几率远远大于冬季。可究竟又是什么具体因素,决定了大气中的降水量?

  广西气象科技服务中心的气象专家解释,通常降雨分为锋面雨、台风雨、对流雨和地形雨四种类型。4月—6月期间,广西处于雨季的前汛期,主要会受锋面雨的影响。而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在南方,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景象:东边下着大雨,西边却艳阳高照。明明是同一个小区域,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天气景象?

  气象专家解释说,在极小范围之内,如果空气对流强,不过几平方公里,有云的地方下雨,无云的地方天晴,界线分明。就如俗语“夏雨隔牛背,鸟湿半边翅”中所描述的那样,遇到对流天气和没遇到对流天气的地方,会使牛背一半是湿的,一半是干的。这种说法虽夸张,但十分形象地告诉我们,“对流雨”的热力条件所带来的“功劳”。

  因此,决定降水量的因素,总的来说,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南风越强,下的雨就越大。而在夏天,这三大因素往往最容易具备,因而广西夏季往往容易出现暴雨甚至大暴雨,而这也是为何近段时间容易出现大涝的原因之一。

  揭秘3:天上的雨水究竟从哪里来?

  随着雨季的到来,降雨越来越频繁,南方多省市近期已经连续5次受到了暴雨天气的袭击。那么,天空中这么多的雨水又是打哪儿来的呢?是从江湖、大海,还是其他什么地方蒸腾的?

  “降雨发源与地理位置有十分紧密的关联。”气象专家解释,从我区的角度看,由于地处于亚欧大陆的东南沿海地区,大部分雨水都来自海洋。其中,高层的水汽多从西南面的孟加拉湾吹来,低层的水汽则主要从太平洋的南海飘来。

  有趣的是,全球的大气环流多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况,一个区域降雨偏多,则另一个区域很可能得到的雨水就会相对偏少,不同地区的气候会产生互补的关联作用。

  例如在夏季,当受到同一股冷空气影响时,如果冷暖空气交汇的降雨带停留在黄淮或长江流域,则华南地区的降雨就会相对偏少,甚至没有降雨,而如果这个降雨带一路南下,长期停留在华南地区,则黄淮或长江流域很可能就没有降雨出现。

  揭秘4:大旱之时雨水去了哪里?

  同样的道理,我区去年8月开始出现了秋冬春连旱,尤其4月初,旱情达到了最严重的程度。往年,4月是我区逐渐进入雨季的季节,降雨应当开始增多。那么,旱情严重的百色、河池地区,本应落下的雨水去了哪里?

  据气象专家介绍,其实这个时间段并非没有降雨到来,而是雨水没有落到旱区,落到了别的区域内。由于带来降雨的冷空气南下的路径偏东,冷暖空气交汇产生的雨带落在了桂东北地区,桂林还出现了今年首场洪水,而没有得到降雨滋润的桂西北地区,则只能苦苦地煎熬。直到4月下旬,新的降雨系统逐渐影响到这个区域,降雨才逐渐缓解了旱情。

  在更小的范围里也同样有这样的关系,就像5月22日预报南方多省市将出现暴雨过程,广东地区遭受了入夏以来第五次强降雨,而广西南宁则艳阳高照,丝毫没有受到降雨的影响。这是因为降雨系统向东移动到了东面,将雨水洒在了这些区域。

  但是,如果从一整年的气候背景条件去考量,在降雨偏少或偏多的年份里,也会出现多个区域降雨偏少或偏多的情况。

揭秘5:人工影响天气功力有多大?

  在我区出现持续旱情时,人工增雨显得十分重要。而人工增雨就是人工影响天气的一种。目前我们能够做到的影响天气的功力有多大?气象专家介绍,目前人工影响天气主要有人工消云、消雹、消雨、消雾和人工增雨几个手段,广西主要以人工增雨的功能为主。

  2007年10月,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行,万事俱备只可惜天公不作美,天气预报显示,在开幕当天会有大雨天气出现。如何避免这一盛会的开幕式遭大雨的袭击呢?气象专家想到了“人工干预”。

  当天一大早,气象部门试探性在会展中心附近发射了消雨弹,使得降雨提前到来,而且只下了一个小时。最后,开幕式在推迟一个小时之后,终于在晴朗的天气里顺利举行。气象专家说,如果当时不发射那几枚消雨弹,可能大雨下得会更大更持久,导致开幕式无法进行。

  同样,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由于开幕式当晚鸟巢上空的天气状况不佳,气象技术人员就在鸟巢周围发射了消雨弹,使得雨水在还未抵场馆前,已经在周边提前落下,这也就保证了开幕式的顺利进行。

  既然人工影响天气效果这么好,是否真能“人定胜天”?在科技急速发展的今天,气象部门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完全控制天气吗?

  对于这个问题,气象专家笑着说:“这个艰巨的任务,就等你们年轻人来努力了。”因为大自然的能量很大,就拿台风来说,“一个台风过来,几个原子弹的威力都抵不过”,因此,在现阶段,气象部门只能做到优化气候,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而不能完全控制天气。

  我们发现,无论增雨、消雨,都离不开向天空中发射化学物质,这种方式会不会污染大气、土壤,进而危害生态环境呢?

  气象专家表示,这是完全没有必要担忧的。向天空发射的主要是碘化盐、干冰和液氮等化学物质,它们都能很好地溶解在空气中,而且用量不大,因此没有什么毒性,也几乎没有什么危害。

  揭秘6:广西气候是否在走极端?

  广西前段时间经历了持续的干旱,如今夏季已到,雨水增多,又面临防汛的压力。广西的旱灾水灾近年来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呢?气象专家说,广西近年的旱灾和水灾并没有增多或减少,但极端事件的确在增多。

  专家表示,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有关,当一个天气要素改变了,必然会影响相关变化的连锁反应和发展。实际上,除广西外,全球其他地区也出现了降雨或少雨增多的情况,但目前出现的极端气候事件维持的时间都较短暂,在更长的范围里,还处于相对正常的范围。对此,气象部门也会继续进行分析研究,将最新的气象资讯向社会公布。(来源: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