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干旱信息动态 》正文

极端天气频发 持续影响经济生活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05-28 09:16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自本月20日开始,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又迎来本月第五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中央气象台也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暴雪、寒潮、干旱、强降水等极端天气的频发,对于国家经济生活影响巨大,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分析极端天气形成原因的同时,做好应对措施,至关重要。”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农业和气象专家一致认为。

据记者了解,自去年入冬以来,暴雪、寒潮等极端天气不断席卷全球,我国也未能幸免,经济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特别是对于农业生产影响巨大。

洪涝灾情点多面广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对记者介绍,由于去年入冬以来欧亚地区秋冬季积雪异常偏多,且极地冷空气南扩明显异常,导致去冬今春中高纬地区冷空气异常活跃,不断南下影响我国,且冷空气路径偏东。受上述气候异常条件的持续影响,5月以来,我国冷空气活动依然频繁。


本报记者从国家气候中心了解到,自今年4月以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影响范围极广。


“自4月份以来,我国主要呈现出一种极端天气气候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等特点。”国家气候中心相关专家告诉本报记者。


据了解,仅在4月份,全国范围内就出现了包括干旱、暴雨、雪灾、冷冻害、冰雹、沙尘暴等极端的天气和气候事件。


专家认为,特别是东北、西北地区的暴雪和低温等气象灾害对于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加之近来南方多省持续的强降水天气,已经形成了影响范围较大的洪涝灾害,对于农业生产以及财产影响巨大。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最新统计,自今年4月1日以来,截至5月18日,全国累计有18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1009千公顷,受灾人口155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19亿元。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介绍,自4月1日南方入汛以来,我国东北、华北北部和江南等地降水偏多,西南地区降水偏少。与常年相比,东北、华北北部、西北北部、江淮中东部、江南中部以及河南中部、四川西部、西藏东南部降水偏多三成至二倍,西北东南部、云南东部、贵州大部、四川南部、黑龙江西北部偏少二至六成,其余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接近常年。


“此次受灾比较重的主要是山丘区,到目前为止整个洪涝灾情呈现点多、面广的特点。”张志彤告诉记者,当前未现流域性大范围洪水,局部地区洪涝比较严重。
低温、洪涝:农业重灾成因


“虽然干旱对于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是最大的,但是随着降水的增多,旱情缓解,随之而来的强降水形成的洪涝灾害,以及东北、西北地区的低温天气都对农业生产不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员崔晓黎对本报记者表示,洪涝灾害较之干旱而言较多发,对于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也比较广泛。


“由于每年都会形成局部地区大范围的强降水,对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而言,随着降水的增多对农作物生产还相对有利,但是随着洪涝的增多,特别是涝的增多,对于农作物生产会带来巨大不利影响。”崔晓黎表示。


据记者了解,水灾分为“洪”和“涝”两种:“洪”,指大雨、暴雨引起的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等;“涝”,指雨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或返浆水过多造成农田积水成灾。


崔晓黎介绍说,农田积水成灾对于农作物而言会使得农作物失去与空气的足够接触,进而会造成根系的腐烂,造成农作物死亡甚至绝收。他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农田排水设施保障积水的及时排除,随着洪涝的增多,大面积的农田会受到巨大影响,从而对于农业生产会形成灾难性的影响。”


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水资源利用研究室副主任逢焕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方地区气象条件就是多水,水利设施的建设也相对完善,但是面对重大水灾时,做好农田排水对于农作物的保收还是非常重要的。


“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对于农田应对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都是十分重要的。”逢焕成表示。


加强水利建设  应对洪涝灾害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柱国对本报记者表示:“加强田间排水与区域蓄水工程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农田积水对于农作物的损害。”


“气候变化有几年、几十年的周期振荡,从自然变化的角度讲,它总是一段时间多雨,一段时间少雨,因此应对气候变化的水源保护和水利工程等措施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是人类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马柱国说。


此外,逢焕成还强调,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在内的各种水利工程建设需要长期坚持投入和维护,做好前期的各种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国家未来应对各种气象灾害是很有意义的。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李海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