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干旱信息动态 》正文

提高监测预报水平 护佑人民安全福祉——二论深入学习贯彻汪洋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

来源:中国气象报    发布时间:2013-08-02 09:39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每一次灾害性天气过程,对于气象部门而言,都是一次“赶考”。提交一份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答卷,则离不开强硬的“内功”、先进的技术、精干的队伍。7月26日,汪洋副总理在吉林省气象局检查指导工作时要求提高监测预报水平,并强调利用好先进技术手段,做准气象预报,就能减少损失和降低影响。提高气象监测预报水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这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气象工作的殷切希望和高要求,也是气象工作者追求的永恒目标。

气象监测预报水平的提高,是防灾减灾、护佑民生的必然要求。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多发、重发,如何有效防灾减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气象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监测预报是气象工作的主体与主业,是灾害防御的“消息树”和“发令枪”,是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生命线”。只有提高暴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水平,才能将灾害防御由临灾避险变为主动防御,让群众化危为安,免遭强风劲雨的“洗劫”。将群众的苦难当成自己的苦难,才会深刻体会提高预报准确率的迫切性;将风雨变化和群众安危紧系心中,才会将提高监测预报水平作为孜孜不倦的追求。

气象监测预报水平的提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这就要求不断提升对气候规律的认识水平和把握能力,主动顺应气候规律,合理开发和保护气候资源,强化生态气候服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需要气象工作者继续在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上下功夫,在提高预测预报专业化水平上求突破,在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和预报员队伍素质上见成效,在完善业务体制机制上做努力。唯有加强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气候预测预报能力,才能为各级党委、政府防灾减灾提供可靠依据;唯有提高农业气象预报水平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才能为保障粮食减灾保产、连年增产发挥重要作用;唯有提高空间天气监测预报水平,才能为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重大工程“保驾护航”。     

气象监测预报水平的提高,是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气象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气象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发展梦想。汪洋副总理在调研时说,爱岗敬业是职业要求,提高监测预报水平是业务要求。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中国气象业务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必须要有引领世界气象发展的监测预报技术,必须实现气象现代化。要攀爬气象现代化的高峰,需要气象人拿出勇气,坚定信心,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上。气象监测预报水平的提高,无可置疑是实现气象现代化的题中之意。

当前,正值全国主汛期,防灾减灾任务异常繁重。广大气象工作者要深刻学习领会汪洋副总理的讲话精神,敢于创新、勇于突破,努力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性、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气象服务的主动性,更好地满足国家防灾减灾、各行各业和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来源: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