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候中心解析今夏我国高温干旱台风及强降水

7月1日以来,全国降水偏多,北多南少;全国气温偏高,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遭受高温、干旱、局地洪涝及台风灾害影响。
北方多雨水,南方高温为1951年以来最强
7月以来,我国降水偏多,北多南少,南方地区降雨量为1951年以来最少,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69.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近1成。其中,东北降水量为287.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6%,仅次于1998年(298.2毫米)和1994年(291.0毫米)同期,华北、西北分别偏多35%和36%;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116.6毫米)偏少50%,为1951年以来最少;西南地区平均降水量偏少1.3%,但四川盆地偏多5成以上;华南偏多1.6%。七大江河流域中,黄河流域偏多68%(1997年以来最多),海河偏多40%,松花江偏多43%(1999年以来最多),辽河流域偏多16%;长江流域(158.6毫米)偏少29%,仅次于1971年(144.7毫米);淮河、珠江流域分别偏少16%和17%。
和北方地区多雨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全国平均气温为22.5℃,较常年同期偏高(0.6℃),长江中下游地区高2.1℃,南方地区出现1951年以来最强高温天气。其主要特点是,高温日数多,持续时间长,高温影响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突出。
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8省(直辖市)平均高温日数达25.3天,为1951年以来最多;有71个气象观测站连续高温日数达到或超过历史极值。高温天气覆盖了江南、江淮、江汉、黄淮及重庆等地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8月6日影响面积最大,达197万平方公里。全国有281个观测站日最高气温突破40℃,浙江新昌极端最高气温高达44.1℃,浙江奉化、重庆江津达43.5℃;有462站次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为历史同期最多。
与历史上高温最重的2003年相比,今年南方地区高温日数更多、覆盖范围更广、强度更大。经过专家综合分析,南方高温为1951年以来最强。
高温重压下,旱情发展迅速
持续的高温少雨导致部分地区干旱迅速发展。
据8月11日气象干旱监测,贵州大部、湖南大部、浙江大部、湖北东南部、江西西部和东部、安徽东南部等地存在中度到重度气象干旱。全国中旱以上干旱面积达84.7万平方公里。部分地区水资源量明显不足,湖南降水资源总量为68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偏少82.9%),浙江为51.6亿立方米(偏少73.4%),贵州为108.7亿立方米(偏少73.0%),三省均为1951年以来最少;江西为145.9亿立方米(偏少53.2%),为2004年以来最少。据全国土壤水分自动气象站监测,南方高温干旱区10厘米、20厘米土壤湿度大多小于60%。
7月30日至8月4日,国家气象中心联合湖南、浙江气象部门专家,对受灾最重的湖南衡邵、浙江衢州、绍兴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受高温干旱影响,湖南衡阳、邵阳等地约10%的一季稻、玉米等作物面临绝收,双季晚稻后期生产及产量形成受干旱影响的风险较大;浙江茶叶受高温灼伤严重,将对明年春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潜在影响;湖南、浙江两省蔬菜减产30%~50%。另据气象卫星水体监测显示:2013年8月上旬鄱阳湖水体面积为2450平方公里,比去年同期偏小约25% ;洞庭湖水体面积为1170平方公里,比去年同期偏小约29%。
高温对农业、生态、人体健康产生了较大影响。湖南、贵州等地旱区一季稻、玉米、晚稻可能减产;林区干燥度加大,森林火险等级将明显高于常年同期,林木长势偏弱、抗逆性下降,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将加重,局部地区有可能成灾;秋季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流感病毒可能高发,也可能使一些疾病传播率增大。
东北地区流域降水量偏多
7月1日以来,松花江流域平均降水量达到264.6毫米,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吉林东南部降水量有300~400毫米,局部超过40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流域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44%,为1961年以来最多,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偏多5成至1倍,内蒙古东北部的部分地区超过1倍以上。另外,7月以来黑龙江上游流域俄罗斯境内降水量偏多1倍至2倍。受本地持续降雨和上游俄罗斯东部地区来水影响,嫩江干流、松花江干流部分江段、黑龙江中游干流出现超警水位。
预计8月下旬东北地区的降水较8月上中旬明显减少;9月黑龙江、吉林大部、辽宁东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辽宁中西部降水较常年同期正常略偏多。
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较常年偏多
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共有11个台风生成,与常年平均(11个)持平,其中,5个登陆我国,比常年平均(3.3个)偏多1.7个。7月以来有4个登陆我国,登陆热带气旋的登陆点均在华南沿海,比常年偏南。
根据气象部门预计,8月中旬后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可能有1个台风生成,并影响我国东南沿海。8月下旬可能有1~2个台风生成。秋季可能有9~10个热带气旋生成,接近常年同期,其中有2~3个登陆我国,接近常年同期(2.5个)。
今年第11号热带风暴“尤特”于11日17时加强为超强台风,12日凌晨3时前后在菲律宾吕宋岛东部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55米/秒)。12日5时“尤特”减弱为强台风,10时减弱为台风,11时其中心位于菲律宾吕宋岛西部近海(北纬17.0度、东经120.1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40米/秒)。
受“尤特”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13日夜间至17日,广东西部和南部、广西中南部、海南东部和北部等地有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累计降雨量有80~150毫米,其中,广东西南部、广西东南部、海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180~220毫米,局地可达250~350毫米。
(来源:中国气象报 国家气候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