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公布入汛以来全国天气气候情况
中国气象报记者孙祎报道 8月29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召开的9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我国入汛以来,天气气候总体情况呈现四大特点:
一是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来最高
入汛以来,全国平均气温21.8℃,较常年同期(21℃)偏高0.8℃,与2006和2010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从空间分布看,除新疆、内蒙古和海南的局部地区气温偏低0.5~1℃外,全国其余大部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同期,其中黄淮南部至江南北部,青海、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偏高1~2℃,部分地区偏高2℃以上。
二是全国降水总体偏多,呈“北多南少”态势
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28.3毫米,较常年同期(316.4毫米)偏多3.8%。降水异常分布呈“北多南少”态势,西北西部和东南部、华北大部、东北大部、内蒙古东北部等地降水偏多2成至1倍,部分地区偏多1倍以上;黄淮南部、江淮东部、江南中部和西部、贵州、重庆等地偏少2~5成,部分地区偏少5~8成。
三是黄淮至江南北部温高雨少,东北和华北降水显著偏多
入汛以来,黄淮至江南北部8省(市)(鲁豫苏皖沪湘赣鄂)平均气温28.1℃,较常年同期(26.4℃)偏高1.7℃,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而这一地区的平均降水量仅392.1毫米,较常年同期(472.4毫米)偏少17%,为1993年以来同期最少。
入汛以来,东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462.3毫米,较常年同期(364.5毫米)偏多26.8%;华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360.7毫米,较常年同期(320毫米)偏多12.7%,均为1999年以来最多。
四是高温、降水极端性突出
入汛以来,我国南方极端高温事件突出。贵州、云南、四川、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等23个省(区、市)有531个气象观测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其中206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入汛以来,突破日最高气温记录的站次数达610站次,远大于气候平均值(53站次),为历史同期最高。同时,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河南等20省(区、市)有434站发生极端连续高温日数事件,其中144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入汛以来,突破连续高温日数记录的站次数达161,远大于气候平均值(34.5站次),为历史同期最高。
入汛以来,我国极端降水事件突出。广东、广西、甘肃、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27省(区、市)有217个气象观测站发生极端日降水量事件,其中54站达到或超过历史极值;突破日降水量记录的站次数达56站次,较气候平均值(37站次)偏多,为1998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广东、四川、甘肃、山西、山东、吉林、黑龙江等27省(区、市)有247个站发生极端连续降水量事件,其中59站达到或超过历史极值。河北、山东、山西、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19省(区、市)有169站发生极端连续降水日数事件,其中16站超过历史极值。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介绍说,北方降水异常偏多主要是受到高空大气环流形势有利于高纬冷空气南下的影响。此外,东亚夏季风以偏强为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脊线位置持续偏北且阶段性加强西伸明显,副高西侧偏南气流与来自南方偏强的季风水汽汇合后,向我国北方地区输入异常偏多的暖湿水汽,冷空气和暖湿气流交汇,造成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持续偏多。中国南方地区持续高温是由于副高总体表现为面积偏大、脊线位置偏北,且阶段性加强西伸特征明显,副高主体持续控制我国黄淮至江南北部地区,导致该地区被异常下沉运动控制,对流活动受到抑制,不利于降水的形成。
陈振林还介绍了入汛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一是东北大部水热充足,作物长势总体较好。6月以来,东北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3成至5成,利于土壤增墒和蓄墒,使大部地区土壤墒情保持较适宜状态;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1℃~2℃,光照条件接近常年同期,基本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但7月以来降水过程较多,部分农区受连续降雨和江河水位上涨影响,出现土壤过湿或内涝,黑龙江省部分沿江沿河地区农田遭受历史罕见流域性洪涝灾害,农业生产遭受一定损失。
二是西北、华北、黄淮大部农区降水足、墒情好,对作物生长发育有利。6月,西北、华北、黄淮大部降水及时,农田墒情适宜,为近10年以来夏播墒情最好的一年,夏播作物出苗顺利,夏播和春播作物长势整体偏好。7月以来农区大部气温偏高,尤其8月以来热量条件极好、光照较充足,对作物生长发育有利。黄淮南部部分地区气温偏高2℃~4℃,高温天气较多,降水偏少3~5成,土壤出现阶段性缺墒,对玉米等作物生长不利。
三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持续高温干旱,农业生产受到较重影响。7月至8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气温较常年偏高2℃~4℃,降水偏少3~5成。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土壤失墒加剧,农业用水不足状况逐步加重,农业干旱持续发展,范围扩大、程度加剧,各地出现轻至中度农业干旱,湖南、贵州等地部分地区达到重度农业干旱。高温和干旱叠加对一季稻孕穗抽穗和灌浆乳熟、玉米授粉结实和灌浆、棉花开花结铃、早稻成熟、晚稻移栽分蘖、蔬菜和经济林果生长、水产养殖以及当地水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农业生产遭受较重损失。8月下旬台风“潭美”给大部地区带来降水,前期持续的旱情得到有效缓解。
四是四川盆地和云南大部光温充足,对农业生产明显有利。四川盆地和云南大部农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1℃~2℃,日照偏多50~100小时,温高光足,降水大部接近常年或偏多,大部时段墒情适宜,农业蓄水较充足,明显利于一季稻、玉米等秋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五是华南大部气象条件良好,热带气旋活动频繁致农渔业生产受损。6月至7月中旬,华南大部地区多晴好天气,雨量正常或略偏少,光照充足,气象条件利于早稻灌浆乳熟、成熟收获以及晚稻播种育秧和移栽。入汛以来台风“苏力”、热带风暴“西马仑”、热带风暴“飞燕”、强台风“尤特”和台风“潭美”等多个热带气旋先后给华南大部带来充沛的降水,利于库塘蓄水和旱地土壤增墒;但部分地区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导致部分农区遭受洪涝灾害,农渔业生产遭受损失。(来源:中国气象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