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干旱信息动态 》正文

投入少、欠账多 河南大旱拷问农田水利建设

来源:人民网-北京    发布时间:2013-11-18 15:09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人民网郑州11月15日专电 干旱无雨如同农业的绝症,不仅影响当年的收成,人畜引水也会出现吃紧。2013年,因持续高温、少雨,河南现20年少有春夏秋三季连旱,全省受旱面积最高达1919万亩,12.5万人发生临时性人畜饮水困难。
  
反思今年的旱灾,更加突显出解决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长期以来,河南坚持不懈的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但在很多地方还存在着投入不足、沟渠长年失修、机电设备老化、水利兴修历史欠账多等问题,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资金投入是基础更是保障。用占全国1/19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1/10的粮食,河南不愧为产粮大省。然而,河南1.18亿亩耕地中每年依然有3500多万亩耕地受到旱涝灾害的影响。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不足,是目前河南省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据了解,因农田水利建设属地方项目,在中央补助的同时,需要地方配套50%左右。但灌区一般为农业地区,地方财政本就困难,配套资金难以及时足额到位,造成工程建设目标难以实现,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产粮越多财政负担越重。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但粮食主产区财政资金紧张状况未得到改善,甚至陷入‘粮食大省、经济弱省、财政穷省’的怪圈。”对于目前地方政府面临的困窘,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言人杨汴通十分理解,“地方财政对农业这样产出效益低的产业,投入十分有限,根本无力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进行配套。”
  
近年来,中央开展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大型泵站更新改造、节水灌溉示范等项目建设,增加了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但相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需求来讲,仍存在较大缺口。
  
来自河南省水利厅的数据显示,根据河南省2008年编制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2009-2020)》,规划总投资204亿元,按照1998年以来年均1.99亿元的投资水平,剩余投资需103年才能完成。
  
“目前河南251处万亩以上自流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776万亩,而实际灌溉面积只有2000多万亩。按照国家对河南大型灌区总投资107亿元的规划,以实际年度安排投资1.126亿元为进度,需要95年才能完成。”杨汴通说。
  
农田水利建设“欠账”太多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的不足,导致河南农田水利建设欠账,而现存的农田水利建设则存在老化、失修等问题。
  
“目前河南水利灌溉设施的老化问题比较严重,建国初期修建的可能占到70—80%,像大的水库、灌区大部分都是那个时候修的。”河南省水利厅农水处科长汪洪涛告诉记者。
  
河南省水利厅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河南有农业灌溉机井123万眼,有效灌溉面积5600万亩。然而,这些机井大多建于上世纪,目前已陆续进入更新改造期,每年报废机井3-4万眼,灌溉效益日益衰减。
  
“以占灌溉总面积超过三分之二的井灌为例,有一半出现老化情况。由于机电井分布的比较分散,都是由老百姓来负责维护的。但现在农业收益低,种一季粮还不如打工一月,老百姓不愿意费心思整修,平时不管不问,旱的时候又抽不出水。导致不少机电井都荒废了。”杨汴通对记者说。

据悉,目前河南的灌区工程已投入运行30年以上。因当时条件所限,工程设计标准低、配套率低,造成工程“先天不足”。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必要的维修、改造资金,工程长期带病运行,致使工程效益衰减严重。目前,灌区工程骨干建筑物完好率不足40%,干支渠基本完好长度占实有长度的35%;众多泵站带病运行,高耗低效。
  
农田水利建设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水利事业,对于农业大省河南来说举足轻重。水事关乎民,水事大于天。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确保河南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需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础工程来抓,切实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来源: 人民网-北京 肖懿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