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硕果耀金城 ——记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研究员郭铌

■薛坤
提起干旱所的劳动模范郭铌,研究所里的工作人员无不啧啧称赞,大家都说她是气象科研战线上的杰出代表,无愧于其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然而,荣誉加身的她却谦卑地说,自己的成果是同全体人员一道努力取得的。
金城兰州,气势恢宏,黄河穿城而过,南北群山环抱。这座西北重镇汇聚了众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以下简称干旱所)就矗立其中。
近年来,面向基本气象科研业务和社会服务的干旱所瞄准干旱气象研究的国家目标,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西部大开发和气象业务现代化的需要,紧密围绕干旱、沙尘暴以及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了诸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取得了气象研究的创新突破。
在国庆节到来之际,金城兰州正值瓜果飘香的收获季节。甘肃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为甘肃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于9月30日下午亲临干旱所,走访慰问了甘肃省劳动模范代表郭铌,向她送去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问候,并致以节日的祝福。
无愧于“劳模”称号
提起干旱所的劳动模范郭铌,研究所里的工作人员无不啧啧称赞,大家都说她是气象科研战线上的杰出代表,无愧于其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然而,荣誉加身的她却谦卑地说,自己的成果是同全体人员一道努力取得的。
出生于1963年8月的郭铌主要在做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研究工作,她30多年来投身气象研究工作,是我国干旱气象研究领域的佼佼者。
我国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地处内陆的甘肃省受海洋影响较小,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大陆性特征,干旱成为这里困扰人们生产生活的一大问题,积极关注并成功干预干旱气象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人们的夙愿和诉求。奋战在西北气象战线上的郭铌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殊荣多多,多次获得各种级别的大奖,曾获中国气象局科学技术工作奖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厅局级奖励多项。2006~2007年享受中国气象局第二届西部优秀年轻人才津贴;在《冰川冻土》《中国沙漠》和《高原气象》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由于她的突出成果,个人也获得了许多名誉:“甘肃省气象系统先进工作者”“扑救迭部林业局达拉林场4·15森林火灾先进个人”“甘肃省气象部门双文明先进个人”“全国农林水利产(行)业劳动奖章”等荣誉。
同时,郭铌还担任了很多社会职务:中国气象学会第25、26届卫星气象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委员会以及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委员会气象遥感应用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遥感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气象学会卫星气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除此之外,她还是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兼职教授。
与团队携手同行
投身气象研究30多年,她曾先后主持10多项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MODIS植被指数在西北地区应用研究”、甘肃省发改委退牧还草科技支撑项目“甘肃省退牧还草效益遥感监测研究”、中国气象局新技术推广重点项目“青藏高原东北部退牧还草效益遥感监测与评估”等。
她曾说过,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依靠了大伙儿的帮助,许多困难才克服了,许多疑难问题才搞清楚了,许多科研成果才巩固了,认识水平也提高了。在她看来,科研项目早已经过了单打独斗的年代,单凭个人的力量绝对不足以扛起这样大的科研项目,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攻坚克难、战无不胜,顺利拿下这么多的成果。目前,她又全身心投入到由干旱所牵头,正在组织实施的“我国干旱气象科学试验研究计划”中。
在干旱所里,所有工作人员奋战在气象战线,紧密合作、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形成了“宽松工作氛围、紧张工作步骤、浓厚科学气氛”的氛围。大家拧成一股绳,向干旱气象研究国际前沿和国家及地方需求的科技创新目标共同进发。
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气象科技大会上,干旱所获“全国气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13年干旱所主持的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郭铌说,每个人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每一点成绩,离不开干旱所里这支精干高效、充满生机活力的科研队伍。
依托优秀科研团队,干旱所的目标是:建设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干旱气象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为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和建立科研型业务部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取得突出的成绩。展望未来,干旱所的明天将更加辉煌,郭铌研究员及她的团队将会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4-10-17 第11版 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