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所召开2015年夏季北方、西南(部分)地区高温干旱事件专题研讨会
针对入夏以来我国华北、黄淮、东北、西北地区东部以及西南西部和西藏中东部区域出现的干旱灾情,8月6日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邀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兰州大学、中科院寒区旱区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山东省气候中心、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西北区域气候中心及甘肃省气象局相关领导和专家,在兰州组织召开了“2015年夏季北方、西南(部分)地区高温干旱事件专题研讨会”。会上就此次干旱旱情及其发生发展、相关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对未来旱情趋势进行展望。
2015年6月以来,我国华北、黄淮、东北、西北地区东部以及西南西部和西藏中东部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灾情,据民政部门统计,截至7月22日9时统计,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云南、陕西、宁夏10省(自治区)48市(自治州、盟)216个县(市、区、旗)2085.7万人受灾,304.4万人因旱需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3417.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114.8亿元。
会上,干旱所和来自东北、华北、内蒙古、以及西北旱区的相关专家对此次干旱的发生发展特征、影响、成因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与会专家也从各自的专业领域提出了研究观点,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在多个研究层面达成共识。此次研讨会气氛热烈,务实而富有成效。
专家指出,去年10月开始的强厄尔尼诺事件可能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至明年春天,持续时间可能长达近20个月,其长度在历史上非常罕见,入夏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偏西、强度偏强、面积偏大;南亚高压异常偏强、面积偏大;青藏高压较常年出现时间提前、异常偏强。强厄尔尼诺和青藏高原积雪以及大气环流异常等的影响是此次北方和西南部分区域出现旱情的主要原因。与会专家综合未来海温变化趋势、大气环流演变、大气低频天气图和低频波曲线的周期特征、相似预报以及150韵律等方法对旱区未来旱情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王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