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干旱信息动态 》正文

2016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在京发布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16-11-08 16:36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中国天气网讯:中国气象报记者张玮鸥 孙楠报道 11月8日,在《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后第四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组织编写的主题为“《巴黎协定》重在落实”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6)》(以下简称《绿皮书》)在京发布。《绿皮书》主编、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出席发布会并讲话。

《绿皮书》总报告指出,《巴黎协定》是国际气候治理进程的一个里程碑。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格局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南北两大阵营演化为当前的南北交织、南中泛北、北内分化、南北连绵波谱化的局面。在这种格局下,《巴黎协定》实现了利益平衡。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主要经济体或谈判方在经济、排放、贸易等领域中的国际格局有所调整,导致各方谈判诉求出现变化,南北界限趋向模糊,而这些变化成就了《巴黎协定》新共识。虽然未来国际气候治理的总体框架已经确立,要使它成为具体的实施方案,还需开展精细化、规则化的谈判。未来谈判仍面临“原则”、减排模式和目标、资金来源及治理、透明度及全球盘点等问题。在后巴黎时代,《巴黎协定》所确立的责任共担的共识,将成为各方积极开展务实行动的基础。

2015年全球平均气温是自1880年有现代气象观测以来最高的一年,各界认为,落实《巴黎协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绿皮书》指出,《巴黎协定》国家自主贡献研讨和提出的时期,正值我国多个部门、行业、地区制定“十三五”规划。因此,事实上我国提出的自主贡献目标,已经或多或少地反映到多个部门的“十三五”规划目标中,并开始实现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低碳、绿色转型发展的引导。可以预见,在《巴黎协定》的约束和促进下,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不仅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实施,而且会在实施的深度、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绿皮书》还发布了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国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以及气候变化相关研究报告,包括我国煤炭行业的减排路径、电力市场改革、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分析、气象灾害风险分析等,同时也涉及诸如性别与气候变化等此前较少涉及的问题。

郑国光指出,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全球范围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气象灾害发生的频次、造成死亡人口以及经济损失逐年增加,严重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活动是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因,国际社会应积极采取行动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汇聚了各国领导人和国际社会对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必将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采取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展示了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责任和决心,以及推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决心。

蔡昉指出,《巴黎协定》将人们视线聚焦到能源上,我国“十三五”能源发展战略必须以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为导向,发展路径包括节能增效、减煤、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稳油增气、发展智慧能源互联网、走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等。我国要立足现实、认清未来,将发展非化石能源置于能源战略的重要位置。

2016年11月4日《巴黎协定》生效。而继续推动国际气候治理合作、落实《巴黎协定》仍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中国为推动《巴黎协定》的签署和生效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的倡议下,G20发表了首份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为推动《巴黎协定》尽早生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