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干旱信息动态 》正文

今年以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剑走偏锋”

来源:中国气象报    发布时间:2017-02-20 09:18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中国气象报记者孙楠 通讯员黄子立

今冬拉尼娜事件未正式形成,但2017年以来全球气候持续异常,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比如当前备受关注的北极遭遇罕见“热浪”事件,格陵兰岛最北端的地面监测站2月8日也曾在短短12小时内,气温从-22℃骤升至2℃,对北极来说简直是一夜跨过两个季节。

如果从新年伊始算起,1月上中旬,意大利、希腊、土耳其、挪威、俄罗斯等欧洲多国遭遇低温寒流和暴风雪侵袭,交通瘫痪,学校停课,居民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1月7日,俄罗斯遭遇120年以来最冷的东正教圣诞节,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最低气温达-30℃和-24℃;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出现65厘米深的积雪,导致数百航班取消,船只停驶。

另外,美国东北部遭遇严重的暴风雪袭击,数千架航班停飞;日本多地连降暴雪,局部积雪高达2米至3米,交通受阻;阿富汗连降大雪,引发多起雪崩,造成超过一百人死亡;澳大利亚东南部等地遭受热浪侵袭,部分地区气温创新高,高温干旱致使新南韦尔斯省80多处出现野火;马来西亚东海岸、德国东北部海岸及泰国南部地区因连续降雨引发洪水灾害;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邦利区遭遇持续的强降雨天气发生山体滑坡,造成人员伤亡。

就我国而言,1月全国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6℃,与2014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且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6%。1月以来,我国的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包括江南、华南等地出现阶段性阴雨寡照天气,中东部大部遭遇四次大范围冷空气过程,华北黄淮等部分地区雾日明显偏多,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出现沙尘天气。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周兵用“好走偏锋”来形容今年以来的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果从气候背景来看这些极端事件,1月以来,北半球中高纬度位势高度场呈现三波型分布。由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强盛,欧亚大部地区为正高度距平控制,东亚冬季风明显偏弱,西伯利亚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弱,东亚大槽偏弱,我国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同期偏暖。而东北太平洋地区受高压脊控制,而北美中西部处在低值区。

“用简单的话说,这种大气环流背景使冷空气相比常年冬季走了偏路。”周兵说的“偏”是针对我国而言,由于三波型分布,原本更容易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向东偏了一些,影响到日本等地,给日本带来纷飞的暴雪;原本容易影响欧洲的冷空气也顺势向东偏移,影响到西亚一带,导致阿富汗等地连降大雪;同样,美国受冷空气影响重的也是在其东部。

不可忽视的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和全球气候变暖两大重要事实是发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气候变暖使得地表温度升高,较高的温度会引起水面的蒸发量加大,大气的持水量增加,水循环的速率也随之增加。这也使大气更易处于不稳定状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得“一触即发”。不过,具体到每一件极端事件,气候变暖对其贡献率需要更为具体的分析研究。

周兵强调,从目前来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光出现在厄尔尼诺/拉尼娜的状态下,也会出现在非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中。他提醒社会公众和政府相关机构,要做好更充分的适应和应对气候变暖准备。

(来源:《中国气象报》2月17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