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日的由来
1947年9月,国际气象组织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审议和通过了《世界气象组织公约》。1950年3月23日这一公约正式生效后,国际气象组织更名为世界气象组织,并在1951年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通过决议,把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以纪念1950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生效。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观云识天。各地气象部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气象科普活动。
2017年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发表致辞对这一主题进行了阐释,全文如下:
纵观多个世纪,很少有像云一样激发出了如此众多的科学思想和艺术内涵的自然现象。
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研究云并撰写了一篇论文,阐述了云在水文循环中的作用。但是云的首次分类,是由19世纪初居住在英国的业余气象学家卢克•霍华德(Luke Howard)进行的。
霍华德根据他从1801年到1841年对伦敦地区的综合天气记录,确定了云的三大属或类别:积云、层云和卷云。时至今日,云的识别、描述和命名对于天气气候研究仍然十分重要。
今天,科学家们了解到,云在调节地球能量平衡、气候和天气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可帮助驱动水循环和整个气候系统。了解云对于预测天气条件、模拟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预测可用水资源极为重要。
音乐、艺术和诗歌
云的象征主义特性启发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包括诗人、音乐家、摄影师和其他爱好者。例如,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创作的管弦乐《夜曲》之“云”就成为印象派音乐中的杰作之一。摄影师们对云尤为着迷,这里面也包括对WMO 2017年挂历积极投稿的人,他们一同诠释了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观云识天”。
云也嵌入到了文化符号和人们的思维习惯中。在中国,“祥云”代表了上天和幸运。在某些语言中,人们说“把头埋在云里”,表示人们沉浸在魔幻般的梦境或思想中。在现代世界中,“云”指一种无形空间,其内蕴藏着互联网资源和数字化资料,而不是雨。
走向数字化:互联网时代的图集
《国际云图集》是识别云方面唯一最权威和最全面的参考文献。它在云爱好者心中具有传奇声望。现有的图集首版于19世纪末,内含一个详细的标准手册和大量云及一些其他天气现象的照片。
继30年前最后一次修订之后,其全面更新和修订版将于2017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推出。
2017年版将主要是在线数字产品,这还是第一次。它是一个含数百张云图的宝库,其中包括了几种新的分类,如轧卷云、飞机云(有时由飞机产生的蒸汽尾迹形成)和波状粗糙云。此外,图集中还包含了虹、光晕、雪尘柱和冰雹等其他气象现象的重要信息。
这次对由气象学家、云观察家和摄影师提供的图组成的图集进行修改并更新可谓气势宏大、包罗万象,科学、技术和摄影的进步激励着WMO承担起这项任务。
图集还为在气象部门和公司以及航空和航运等行业工作的专业人员提供了必要的培训工具。
了解天气和气候现象以保护生命和财产,协助社会变得更有抵御力,这是WMO的核心使命。我们将继续协助各国政府提供最好的天气、气候、水文、海洋和环境服务,以保护生命和财产、为决策提供支持。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