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中东部、辽宁西北部旱灾情实地调研
2017年入春以来,内蒙古中东部、辽宁西北部降水量显著少于常年同期,其中,根据气象干旱综合指数计算显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部、兴安盟、通辽市北部及南部、锡林郭勒盟大部等地存在中度以上气象干旱,呼伦贝尔市西部、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中北部等地存在重度以上气象干旱。此次干旱过程发生面积大、程度重。为了深入了解旱情,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于6月19-28日在所领导统一安排下,开展了典型案例区干旱实地调研考察,圆满完成了调研考察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
调研考察组由王润元副所长领队,干旱监测预警预测研究室冯建英主任协助统筹安排,农气、陆气相互作用、天气影响方向相关研究人员一行四人组成。一行四人对内蒙古东北部和辽宁西北部进行了为期10天的实地旱情调研考察。调研范围主要集中在受旱严重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兴安盟、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和辽宁省西北部阜新市三个区域进行,期间应用便携式土壤水分测量仪,在充分考虑地表植被和作物类型、区域代表性的基础上,对三个区域内的14个站点进行了实地采样和观测。此次实地旱情调研考察了解了各案例区概况、干旱发生发展状况,收集了各案例区干旱灾情的相关资料,并与当地气象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座谈。
实地观测与座谈
实测站点分布
入夏以来,锡盟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大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值偏少50%以上,使4月上旬开始的气象干旱明显加重。同时,气温较较常年同期值显著偏高,2017年1-6月,锡林郭勒盟地区全盟平均气温较往年同期偏高2℃。高温少雨致使天然牧草叶片卷曲,草尖枯黄,导致畜牧业生产受到影响。锡盟中北部典型草原地区旱情严重,干土层达10~15厘米,严重影响了当地天然牧草的生长发育,致使天然牧草缩短生育期,提前进入生殖生长,甚至枯萎;西部地区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加之今春降水少,致使干土层达到20厘米以上,部分牧草根系外露。旱情还导致植被群落高度普遍低矮,丛幅变小,生物量低,天然牧草种类也明显减少,每平米样方内天然牧草种类均不超过5种。
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测场
兴安盟地区今春(2017年3月上旬-6月中旬)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7%~87%,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5~2.4℃,降水严重偏少和异常高温使该地区旱情形式严峻,并对兴安盟河流径流和地下水位产生显著影响,全盟主要河流来水量仅为往年同期的10%~40%,地下水位则较往年低2~3米。干旱还造成土壤失墒严重,全盟80%以上农区为三类墒。
兴安盟农田实况
6月中旬-下旬,全市平均气温较往年偏高0.5~2.5℃,呼伦贝尔中西部6月下旬较往年偏高4℃。至6月下旬,牧区、林区北部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近90天。土壤水分来看,全市三类墒面积超过总面积65%,最大干土层厚度为29 cm。6月遥感数据显示,20.5%地区的植被长势差于去年同期。牧区受旱情影响最为严重,50%以上牧区植被长势差于去年同期,植被长势偏差的地区主要位于呼伦贝尔市牧区以及牙克石市西部、额尔古纳市南部等地。
满洲里草场实况
2014-2016年,辽宁西北部连续三年降水少于往年,为偏旱年份。今年春季以来,辽西北降水持续偏少,局部地区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值,如阜新市彰武县1-6月降水量仅比往年同期减少6成左右,严重的降水短缺是区域水利设施蓄水困难,如彰武县 持续的旱情对当地春播造成严重影响,不仅使春播时间推迟,还对已播种农田影响较大,如在彰武县哈尔套镇的13万亩农田中,具备灌溉条件农田不足1/3,截止6月下旬,已有6.3万亩农田进行翻种改种。
彰武县南柳水库
这次调研考察活动虽然时间紧,内容多,但在各省(区)、盟市、地县气象局相关工作人员的支持与配合下,最终调研工作达到了预期目的。
致谢:对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生态中心、锡林郭勒国家气候观象台、兴安盟气象局、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在调研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