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气象人才成长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本报讯记者李一鹏报道近日,《中国气象局职称评定管理办法(试行)》《气象正高级职称评审条件》等文件先后出台,旨在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和举措,进一步促进气象专业技术人才成长,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气象专业技术人才创新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气象局党组持续落实国家推动科技创新部署,出台增强气象人才科技创新活力的指导意见,一系列增强气象人才创新活力的举措在气象部门落地,气象人才成长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今年,对于中国气象局“ 气象资料质量控制及多源数据融合与再分析”等攻关团队来说,将得到更多到海外学习与海外智库专家交流、提升核心业务能力的机会。前些年,因“ 三公”经费预算额度的限制,科研人员的出国培养和交流计划不得不压缩、取消。随着对科研人员因公出国(境)实行区别管理制度在气象部门落地,气象科技人员参与国际气象科技合作与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在广东,有了政策保障,气象部门“马首计划”“上马计划”“头羊计划”执行底气更足,科技人员创新活力进一步得到释放和激发。
这些改变,源于中国气象局党组今年印发的《关于增强气象人才科技创新活力的若干意见》,高层次人才短缺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难题有了明确解决方向,原有体制机制对于事业单位和科技人员的束缚得到破解:气象科研业务单位在人才引进、人才评价、收入分配激励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主权;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向知识技术密集、高层次人才集中,工作任务繁重的单位倾斜;各单位绩效工资具体分配则加大了对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人员的激励力度……
围绕优化气象人事人才政策环境,推进气象人才队伍建设,中国气象局党组出台并不断完善职称评审、“ 双百计划”、创新团队、青年英才、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支持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 双百计划”被中央组织部等三部委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气象科技骨干培养项目纳入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项目。高层次骨干人才队伍在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各项业务服务科研工作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示范引领效应。
各级气象部门不断规范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因事设岗、人岗相适、以岗定规、岗变薪变等越来越成为共识。特别是《气象部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着力破解二级岗位制度实施的政策瓶颈,建立定常化评审机制,突出人才评价的品德能力贡献导向,实现人才高能高岗,进一步激发高层次人才创新创造发展活力。
相关的激励和鼓励政策也更加面向西部、面向基层倾斜。2013 年,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气象局结合县级气象业务综合改革进展,在每个区县气象局设置1 个综合气象业务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为区县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开辟了全新的职业上升通道。中国气象局还围绕艰苦地区基层台站人员招录、西部地区人才发展培养等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
随着气象人才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气象人才队伍总体素质明显提高、人才结构明显改善。截至目前,气象部门人才资源总量达7.7 万人。在国家编制人才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人才达到77.6%,比2012 年底增长了14%;高级职称人员比2012 年提高了3.3%;具备大气科学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占比比2012 年提高了4.9%。目前,中国气象局有两院院士9 人,正研级专家755 人;“双百计划”专家163 人,选拔气象青年英才61 人。30 余人次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项目;80 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进步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表彰奖励;3 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计划支持或表彰。入选地方和领域人才工程的高层次专家累计80 余人。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