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干旱信息动态 》正文

【全媒看两会】赋予自主权是对科研人员的解放——全国人大代表银燕

来源:中国气象报    发布时间:2019-03-13 08:43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 吃饱了没事干,才去搞科研。”全国人大代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院长银燕用一句朴实的话来形容他对科研工作的理解。当然,这句话并非贬义——“ 吃饱了”指保障科研人员衣食无忧,具备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物质条件,而“ 没事干”则是科研人员能够尽量从表格、报告等繁冗事务中解放出来,专心致志从事科研。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给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成为热议话题。银燕认为,赋予自主权是对科研人员的解放,有潜力、有能力在重大科学问题上做原创性突破的团队更有希望了。

“‘ 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报告中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对科研人员的重视。试点‘ 包干制’也令人振奋。”银燕说,类似这样的科技体制改革,近年来已多次提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以明确,方向十分正确。后续如何落实到基层,则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一直以来都有严格的审计制度。近年来,经费使用逐渐变得更灵活。银燕举例说,劳务费的比例已经有所上调,从15%左右,提高到了30%,甚至40%,这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但在他看来,经费的自主权只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则是成果评价的自主权。

“ 当前整个社会对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其实是有问题的。我们做一个项目,要出很多论文,因为论文看得见摸得着,评职称也要用论文做标准。但在科研过程中,有许多工作是不能用论文体现的。”银燕表示,有些人可能没有机会执笔写文章,也不能申请专利,但同样做出了很大贡献。如何给这些人相应的回报,就需要给项目带头人对应的自主权,让他可以给有功劳的人合适的待遇、职位等。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部长通道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 帽子”多、“ 牌子”多、“ 检查”多,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是科研工作中突出的问题。科技部开展减轻科技人员负担七项行动,希望能在政策制度上使科研人员不为这些表格、报销、“ 帽子”“ 牌子”等困扰,一门心思搞科研。对此,银燕表示高度赞同,他认为“ 千人计划”“ 万人计划”“ 杰出青年学者”等出发点是好的,但另一方面,由于获得这些“ 帽子”代表着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因此导致科研人花费了过多精力去竞逐,这就产生了负面影响。

银燕希望,对科技体制的改革最终能够让科研人员从短期、频繁的考核评价中解脱出来,能够沉下心来完成长期的、有建设性的研究。“我们的考核过于注重短期成果,一年一考核,两年一个中期考核,三年一个大考核,科研人员疲于应付。”银燕说,科研需要消耗的时间很难确定,特别是原创性、前沿性的成果,应该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说,给科研人员足够的尊重和信任,给有能力完成目标的团队以持续的支持。

(来源:中国气象报  记者:刘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