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9 前沿报告》:探讨全球五大新兴环境问题
日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2018/19 前沿报告》和《2018 年度报告》,为3 月11日至15日举行的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提供科学依据。本报记者 郝静
《2018/19 前沿报告》从合成生物学的创新和伦理困境,到国际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选择等方面探讨了地球面临的新兴环境问题。比如在监管到位的情况下,最前沿的基因拼接技术会惠及人类和环境健康吗? 如果及时行动,能否防止永久冻土泥炭地进一步退化,避免全球变暖达到失控的“ 临界点”?能否避免整体气候变化适应不良的陷阱,将其损害降至最低,以确保所有人而非少数群体的利益?
报告涵盖五大新兴问题,包括合成生物学的发展现状、景观连接度的关键优势、永久冻土泥炭地复杂的相互作用和脆弱性、氮污染肆虐引发的环境挑战以及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适应不良产生的危害。报告旨在将最新科研成果与以结果为导向的政策联系起来,重点关注环境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问题。
合成生物学:重新设计整合环境
报告第一章详细探讨合成生物学带来的益处和挑战。基因编辑技术正迅猛发展,它在生物和生态领域带来了很多好处,包括根除人类疾病,以及防止物种灭绝等,激发了科学家和大众的强烈兴趣。
然而,这种创造人工合成的生命形式并改变现有DNA的技术,很容易引发交叉污染和意外后果,亟须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合作,确保这一领域的安全研发。那些执着于拿自己身体做实验的生物黑客群体的兴起,以及将基因改造生物意外释放到环境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也成为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的重要原因。
生态连接度:搭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桥梁
报告探讨了自然世界栖息地碎片化问题和解决方案,包括建立海洋保护区、打造野生动物走廊等,强调在规划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保护的过程中,应采取联合思维的必要性。
大规模工业化导致地球原本完整的景观支离破碎,孤立存在的生态系统会产生连锁效应,不仅只是影响到动植物健康,甚至会导致物种灭绝,这种破坏性不仅体现在陆地领域,还会影响蔓延至海岸和大洋地区。报告指出,自然栖息地碎片化使哺乳动物和其他物种的移动距离不到原来的一半。这种有限距离的迁徙、分散、繁殖,意味着野生动物被迫面临更大的灭绝威胁。
促进景观连接度的举措和倡议为全球带来希望,需重点关注如何重新连接破碎成小块的栖息地以及做好景观现有连接度的保护。这对守护现有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我们赖以生存又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由于生态系统不受国界限制,这些努力需要从国家层面提升至国际层面,需要人类共同努力。
永久冻土泥炭地:气候变暖下不断缩减的生态系统
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永久冻土泥炭地面临不断缩减的危机。虽然有些相关研究正在开展,但目前我们对永久冻土层和存有大量植物残体的泥炭层之间复杂的动态关系还了解较少。
永久冻土的融化不仅对泥炭地的生态产生直接影响,也可能成为温室效应问题失控的“ 关键撬动点”。保护这些土壤,可以减少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影响,避
免气候变暖加剧。
氮固定:从氮循环污染到氮循环经济
报告探讨了氮污染问题的化学性质和各项细节,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潜在途径。
氮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天然元素之一,过多氮气累积会产生副作用,氮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都有严重的影响。比如,氧化亚氮比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强300 倍。此外,各种氮化合物都会对空气质量、土地、水以及臭氧层产生影响。
为了将氮循环转变为可持续、无污染、可收益的循环经济,需要采用综合的全球氮管理方法。虽然当前在国家层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要想真正落实全面有效的氮管理战略及方案,还需要各方加强合作。未来,向氮循环经济的转型将成为尖端科学,以及政策制定领域致力于开拓的一大方向,能够助力实现无污染地球的目标。
气候变化适应不良:避免可进化性途径的陷阱
报告探讨了几个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包括真适应、适应不良和假适应,涉及国际论坛和案例研究中的关键性讨论。具体来说,为将全球平均温度相较工业化前水平的升幅保持在1.5℃以下,什么样的情况属于适应不良?这一相对较新的关注领域要求政策制定者凭借远见卓识,制定长期的发展和适应策略,实现必要的“ 进化”,为子孙后代做出正确的可持续发展决策。
广义上讲,进化取决于成功的适应环境,而适应不良则导致失败。就气候变化而言,适应战略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解决脆弱性问题并提高抵御能力,要避免采用那些只产生短期局部效益的解决方案。如今,世界各国逐步明确适应气候变化需要国际合作和规划,以避免某些表面上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但实际上会使问题复杂化的适应性方法。
(来源: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