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遭遇60年来最严重干旱,插秧的节骨眼上、农民打井自救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鑫 通讯员 姜烽烜 汪星晨 “未来一个星期还没水,今年的水稻就栽不下去了。”6月8日,在信阳市平桥区高梁店乡石板沟村红星村民组,种粮大户王启祥站在稻田边满面愁容地告诉记者。今年春天以来,信阳市降雨稀少,尤其是进入5月和6月,夏播作物的播种受到旱情的严重影响,部分村组甚至目前仍未插下一棵秧苗。针对严重的旱情,信阳市于6月7日启动了Ⅳ级应急响应。
插秧的节骨眼上农民打井自救
“去年也是因为干旱,插秧插了两次,最终还是没有什么收成,今年这情况,更让人忧心。”6月8日上午,站在山坡上,信阳市平桥区高梁店乡石板沟村红星村民组村民王启祥告诉记者。
从山坡向下看去,一条“冲”(丘陵之间地势较低的地方,分布着稻田)的梯田,有的泥土裸露,有的长着荒草。“往年这个时候,水稻应该都已经开始分蘖了。”王启祥说,在当地,等水插秧的田块到处都是。
王启祥告诉记者,他流转了100多亩耕地种植小麦和水稻,小麦刚刚收割完,为了应对今年的旱情,他将售卖小麦的几万元钱,全部拿出来,在田边打了一眼机井。尽管有了机井,但是,机井的水量对于上百亩的稻田来说远远不够。“有了机井,能多种一点是一点,而且现在电力部门免费把电线、配电箱送到井边,乡政府也来了解情况,可能还会发一些补贴,对于抗旱我们有底气和信心。”王启祥告诉记者。
不仅是平桥区,在信阳市罗山县莽张镇,旱情同样让当地的村民感到忧心。莽张镇是传统农业大镇,水稻灌溉面积7.2万亩。在该镇王楼村的北张塆、吴洼、大王楼、小王楼、大余洼、董岗、小余洼等村民组,稻田至今没有插上秧。莽张镇政府统计的数据显示,全镇未播种面积3万余亩,已播种3万余亩,受灾2万亩,新打机井30口,预计还需打机井200余口。莽张镇党委书记余刚告诉记者,针对旱情,该镇将抗旱保种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缓解旱情影响,保障农业生产。
在信阳的插秧季,记者接到信阳市多个县区农民的求助电话,反映在抗旱中遇到的难题。商城县河凤桥乡杨堰村村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商城县的铁佛寺水库放水抗旱,但是灌溉水却无法通过渠道引入灌区内的稻田,导致村民无法插秧。已经插播的秧苗受旱。
4月到6月降水量60年来最低
信阳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信阳市秋作物播种面积671.72万亩。由于近期持续干旱少雨和高温晴热天气,导致土壤失墒加快,全市因旱不能播种面积51.9万亩,白地缺墒面积10.3万亩,水田缺水面积66.09万亩,秋作物受旱面积39.09万亩,其中秋作物严重受旱面积4.58万亩。
信阳市气象部门统计,今年4月份以来气温持续偏高,降水为47.7毫米,较往年同期偏少73%,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6月份以来,信阳市仅有局部地区下了一场短时对流雨。信阳市水利部门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8时,全市各类水利工程总蓄水8.072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偏少45%。大型水库蓄水5.91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偏少37%;中型水库蓄水1.38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偏少20%;小型水库蓄水0.3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偏少83%;各类塘湖堰坝总蓄水0.48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偏少81%。为了满足农作物用水需求,5月以来,鲇鱼山、泼河、五岳、铁佛寺等大中型水库已为农业生产供水近1.02亿立方米。
(来源:大河报洛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