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未来70年全球干旱区可能持续扩张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树东带领的生态水文遥感团队,在干旱区生态水文响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研究团队揭示了过去40年来全球干旱地区植被生长和陆地水储量的趋势,对陆地水存储对植被生长的响应进行了深入评估,并预测了未来陆地水存储的演变趋势。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npj-气候与大气科学》。
研究团队主要基于卫星获取的植被产品以及卫星和模型获得的陆地水储量数据开展研究工作。该研究量化了干旱地区植被生长与陆地水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整合卫星观测数据和模型输出,发现1982年至2016年全球干旱地区的植被生长总体呈增加趋势,而陆地水存储则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以农田为主的地区,干旱地区的绿度变化与陆地水储量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研究团队结合遥感观测数据、地球系统模型模拟、机器学习方法,对生态水文变量的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到2100年,干旱地区的陆地水储量可能会明显减少,而干旱地区的扩张可能达到4.1%~10.6%。这一预测不仅揭示了干旱地区对植被生长持续不利的响应,还凸显了协调规划生态恢复、农业管理以及水资源利用的紧迫性。
此外,研究团队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干旱区水文状况的影响。干旱地区植被生长与陆地水储量之间的关系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区域环境、气候要素、人类活动。其中,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是干旱地区的主要经济活动,由此带来的植被生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将影响全球约51.7亿人口,其中包括64%的发展中国家人口。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612-023-00437-9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3-08-30 第1版 要闻 高雅丽)